※ 2017-4-10至12日 美国 NIH 癌症研究所小角散射中心主任王运星博士访问厦门大学高场核磁中心林东海课题组,并于我院做“卢嘉锡讲座”
         2017 年 4 月 10-12 日,美国 NIH 癌症研究所(NCI)小角散射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王运星博士访问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高场核磁中心林东海课题组。
         王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结构生物学专家,主要从事 RNA 和蛋白质的结构、功
能及其方法学研究。他已在 Cell, Nature,Nat. Chem. Biol.,Mol. Cell, Curr.
Opin. Str. Biol. 和 JACS 等国际刊物上发表了 100 多篇研究论文,参与编著 3 部
RNA 和生物核磁相关的专著。他于 2014、2016 年分别获得 NIH“Outstanding
Basic Science Award”及“NIH Director Award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Medical and Science”奖。其课题组开发了多种 RNA 结构生物学新技术,整合
了多个交叉领域的研究,包括:结构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RNA 核酸标记技术
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开发,小角散射在 RNA 结构测定的应用,RNA 构象计算算
法,等等。
         10 日 , 王 博 士 于 我 院 做 “ 卢 嘉 锡 讲 座 ” 报 告 题 目 为 “Capturing the
intermediate state of riboswitch-ligand interaction using X-ray free electron laser”
孙世刚院士代表院领导授予王博士“卢嘉锡讲座”纪念牌,林东海教授主持了
学术研讨会。生命科学院和物理机电学院科研兴趣相关的师生也前往参加了会
议。王博士介绍了两种结构生物学新技术:串行飞秒晶体学(serial femtosecond
crystallography,SFX)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ray free electron laser,XFEL)
。
这两种技术在时间分辨率的晶体学和核糖体开关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中都得到了
很好的应用,可用于捕获并解析腺嘌呤核糖开关 RNA 的 4 种状态模型。XFEL
技术能观测到配体扩散引发的反应,可用以揭示蛋白质晶体的构象变化过程。
         访问期间,王博士与林东海课题组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指导课题组
研究工作。12 日,王博士于高场核磁中心做“New ways to study RNA structural
biology”的学术报告,并与赵玉芬院士课题组及林东海教授课题组的师生进行
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王博士的报告长达 3 个小时,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介绍了
小角散射、RNA 位点特异性标记、RS3D、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等国际先进的
结构生物学新技术及其在 RNA 结构测定中的应用。他以多个重要的 RNA 分子
为例,如腺苷酸核糖体开关、3' UTR、RBSE、lariat forming ribozyme,等等,
阐述了这些新技术的研究。
         此外,王博士也介绍了他出色的科研经历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分享他的实
验室管理经验。例如:如何选择科研方向,如何平衡科研与生活,实验室成员
的责任和义务,科研合作与协作,实验室管理,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经验,等
等。王博士告诫研究生们,科学研究应当有开创性、前瞻性,工作时应专注,
工作时间内不应做私事。在课题组里做研究,要先懂得“如何做人”
,才能做好
事,课题组成员应该相互合作、帮助与协作,而非单打独斗。
         在访问期间,王博士认真关心并指导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与多位博士生
们进行了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并帮助郑振等同学。本课题组师生们在王
博士访问期间,学习了多种结构生物学新技术以及优秀的科研思路和先进的研
究方法。王博士的访问,将推动本课题组科研工作和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 孙世刚院士为王运星博士颁发“卢嘉锡讲座”证书 -------

------- 王运星博士于 我 院 做 “ 卢 嘉 锡 讲 座 ” 精彩报 告 -------

------- 王运星博士于 高场核磁中心做“New ways to study RNA structural biology”的学术报告 -------

------- 王运星博士与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合影 -------

------- 王运星博士与本课题组老师等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