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课题组硕士生李彦彤、林伟亮和张巧东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02167日 下午230-530,本课题组结构生物学研究生林伟亮和张巧东,以及代谢组学研究生李彦彤进行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并顺利通过。郭晨云副教授是林伟亮同学的硕士生导师,参加了本次学位论文答辩,实验室的全体师生也都参加了这次答辩会。出席答辩的专家有:答辩主席宋彦龄教授(厦门大学)、答辩委员有:刘艳副教授(厦门大学)、林泓域副教授(厦门大学)。黄颖工程师作为答辩秘书。

李彦彤同学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演讲表达清楚流畅,数据分析详细,研究工作量充足,表明该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针对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能够较好地回答。答辩委员会一致建议通过李彦彤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李彦彤同学硕士论文:探讨了α-酮戊酸对不同能供状态下成肌细胞与肌管的代谢特征差异及其对肌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围绕α-酮戊酸对成肌细胞及肌管的能量转换形式及抗氧化水平进行了探索,研究为理解α-酮戊酸的多效性及其在肌肉细胞修复和再生过程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疾病相关或运动训练相关性的肌肉能量不足和氧化应激现象的改善提供了更多思考。

林伟亮同学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演讲表达清晰,数据充实可靠并做了详细地分析,研究工作量大,表明该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针对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能够较好地回答。答辩委员会一致建议通过林伟亮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林伟亮同学硕士论文:解析了R128W晶体结构并与同源建模得到的野生型结构和AK1-B4P复合物结构进行比对,从结构差异角度提出了突变体致病的关键因素,并加以验证,发现R128W构象变化会使其与底物结合力降低继而影响其酶活性,导致溶血性贫血,该研究为理解R128W的致病机制及药物设计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结构基础和参考依据。

张巧东同学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演讲表达清晰且抑扬顿挫,数据分析详细,研究工作量大。表明该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针对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能够较好地回答。答辩委员会一致建议通过张巧东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张巧东同学硕士论文:研究了朊病毒蛋白G131V的溶液结构与动力学特征,发现G131V存在可促进其构象转变的疏松α螺旋结构,此外还发现分子伴侣GN8G131V的相互作用模式及其结合位点,为靶向G131V的朊病毒病治疗药物的高通量筛选和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彦彤同学与林东海教授以及答辩专家合影 -------


-------林伟亮同学与林东海教授、郭晨云副教授以及答辩专家合影 -------

-------张巧东同学与林东海教授以及答辩专家合影 -------

------- 课题组全体同学合影 -------


(刘西供稿)

上一条:2021年7月10日 林东海教授带队参加 “上海光源蛋白质晶体学线站及数据处理还原新技术讲习班” 下一条:2021年5月8日 本课题组举行2021年度第一次SCI论文奖颁奖仪式

关闭